党群工作

关工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关工委工作 -> 正文

听“丛奶奶”说“家国真故事” —— 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9-10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在庆祝新中国70华诞前夕,江苏大学药学院的学生党员和干部在院关工委和院团委的组织下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如约前往丛奶奶家,探望可亲可敬的革命老前辈,这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人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口中的丛奶奶是丛惠琴老人,她是一名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兵,是镇江市几十位仅存的老兵中活着的好人(其他人有的都躺在了床上),也是药学院聘请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员!2016年药学院师生就盛情邀请到她来学院共话过去与今朝,今年丛奶奶已经93岁了,她依然身体健朗、声音洪亮、富有生活激情,带领新时代的年轻师生走进了一位老党员的历史岁月和精神世界,激励着新时代的年轻人增强家国情怀,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走好新的长征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来之不易啊,我是吃过树皮、草根的,丛奶奶说,第一次见到白米饭是渡江来到镇江的时候,他们都说好吃,我一口气吃了三大碗,老人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是真的没见过,真的好吃啊。这样的幸福怎么来的?是拿命换来的!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我们有三十万红军啊,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就只剩下了两万五千人!”老人家有些激动,仿佛回到了戎马倥偬的岁月。

老人有几个孩子,在良好的家风熏染下都有所成就,兢兢业业战斗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经济学家、哈佛剑桥双院士,有大学老师、教授……,老人为自己的儿女们自豪,但老人却依然坚持生活在不足百平米的老房子里。老人说,这样的环境适合自己

国家需要就南下

时刻准备着,如果组织需要。

我是山东人,一开始是在山东参加工作的,后来领导说要组织有技术的干部南下渡江,我就想我也是有技术的啊,我也要南下,然后就找领导主动要求南下”“当时也不知道南下是干嘛,不知道要去哪儿,但是就是知道是好事,是对国家有利的好事,组织上需要人南下,所以大家就积极报名南下


后来在南下培训的过程中,为了工作方便,老人在组织的安排下与先生结婚。我当时真的是被吓住了,老人笑着说,完全没有想到。我们是在牛棚结的婚,牛棚,就是喂牛的地方,你们想不到吧。老人颇有些骄傲,那时候都这样,不讲究这些,我们哪有那么多可讲究的,不像你们现在

岁月留下的痕迹

丛奶奶荣耀地展示了他和老伴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自豪地给大家看了一张张老照片和证书。岁月刻画下一个又一个痕迹,述说着丛奶奶一段段鲜活的奋斗故事,彰显着社会和国家给予奉献者的肯定和褒奖!她说我很幸福,很感谢党和国家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你们现在正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可能的一代,国家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你们更要做好自己,奉献社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学生们深受启发,学生党员马飞鸿说:我们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了,应该多去社会上看看,多去了解一下老党员的精神气质,广阔天地,我们定大有所为。

准备二战考研的毕业生尹莹莹说:丛奶奶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前辈的苦才是真苦,未来在考研这条道路上我将走得更加坚定。

最后,药学院赠送给丛惠琴奶奶江苏大学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导师聘书,只要丛奶奶愿意,药学院学生们会常来看望老人,听丛奶奶家国真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孕育奋斗精气神,扬起理想信念的风帆,实践创新路上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