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药院青年—李飞龙:我的科研之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5-09

李飞龙,男,19961月出生,江苏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4篇发表于中科院二区top期刊,累积影响因子26.2),主持1项省级科研创新项目。2020年度江苏大学十佳学生、20182019年连续2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药学院首位)。2019年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江苏省二等奖(排名第一)以及模拟国际学术大赛二等奖。硕士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校、院优秀研究生各1次。雅思6.5分,已获得马萨里克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问:都知道医药科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知识体系,会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强化记忆。请问对于记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秘诀吗?

答:对很多知识点的记忆其实首先需要对这些内容培养一定的兴趣,因为对不感兴趣的知识记忆起来其实非常困难。然后,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得到一个方便记忆的框架,能够总结这个框架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串联的记忆模式。最后就是需要付出足够且有规律的时间不断重复记忆(比如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问:你曾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6SCI论文,想必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与努力,能否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1篇论文背后的科研故事呢?

答:20195,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从初稿撰写到最后接收一共投过6个期刊,收到的结果都是拒稿,文章内容经历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最终被这个期刊接收。我个人认为:大部分论文一开始都不是完美的,甚至非常简陋,都需要同行评审的审阅意见和我们不断的修改,逐渐的补充,最终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全面可靠的学术论文。所以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把“拒稿”当成提高论文水平的必经之路

 

 

问:你曾主持1省级科研创新项目,那么对于同样想进行科研探索却又无从下手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首先,刚接触科研工作的同学会感觉十分迷茫,因为面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这时最关键的就是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切忌一开始就想做出卓越的成果,因为就算是“科研达人”也很难一思考就是开创性的idea,学术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其次,科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高效率,硕士期间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和进行长时间的实验,低效的工作会导致什么都不尽如人意,某个时间点内,一定要让自己能十分投入来完成一件事。最后,就算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无需太伤感,只有逐渐的总结才会有大的提升,况且科研中某个方面的“失败”很有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成功”,能找出失败中的成功,这是最关键的。

问:你在诸多全国性大学生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想必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请问在参赛过程中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答:我所参加的这类比赛备赛周期都较长,比如两年一届的“挑战杯”。我觉得最考验我的是对参赛材料的修改以及不断的答辩训练,数百次PPT汇报和数百页的申报材料对于有繁忙实验、论文和外语考试压力的我来说其实非常困难。这时候,我觉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十分关键,我认为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不是这个比赛有多难,而是每次答辩我们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积极的态度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根本。